“买入动作以小事大,卖出动作以大事小”,这是我对《孟子》中“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混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的引申感悟,孟子是大智者也是好心人,他老人家的话不是白说的,虽然“五四”以来批评的人很多,但有意义往往来自抽象继承。这句话不要解释的好,只要了解原话的典故出处,在操作中不断容入自己作为交易者的体会感悟就可以,买入之时做智者做的事情,智者做的事情就是深入细节,卖出则做仁者所思,仁者的胸怀是很宽广坦荡的。
交易者要修心,这个不是一句空话,你的手段与你的态度应该是两者齐头并进,不可割裂开看,一个心态再好的司机,如果驾驶技术不过关,上马路都要出问题的。手段与心态就象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招式与内力是分布对应的统一体。做事追求意义,不追求于成功,有人早晚会理解这个问题,有人可能永远理解不了,就象作股信守原则理性,不迷失于金钱的输赢!
成者筑于心。
古人学武一般都有四种境界:
初学时,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学到一定程度时,手中有了剑,但心中仍没有剑的感觉;学到炉火纯青时,手中剑飞,心中剑舞,内心所悟与手中招术完全相通相融,剑到心到,心止剑止,感觉极佳,此一层境界,讲求人剑合一,剑就是人,人就是剑,手中寸草,也是利器;再学到完全悟出“剑道”之时,便心中有剑而手中无剑了,手上有没有剑剑好不好坏不坏已无关紧要,信手拈来枯草枝叶皆可以成为剑,此一层境界,讲求手中无剑,剑在心中,虽赤手空拳,却能以剑气杀敌百步之外。真正的武林高手是最后这种境界。
2
剑人合一是十年磨一剑的结果,但凡一个人对一件事研究领悟多年,就会对所研之物产生一种直觉,仿佛融会贯通。十年一剑必有一个循环,所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天涯路,终不悔,人憔悴。剑为利器,故此种境界乃功力境界也,或名或利。何谓功利境界,乃人境也,现代社会就是功利境界的社会,现代的人也是功利境界的人为最,功利并没有什么不好,它是现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不好的是,不知道自己的功利在哪里,故需有法有规。英雄与才人皆属此种境界,剑人合一亦是物累之境,剑在前,人在后,人为剑所役使也。这一境,言语、情态、眼神流露出爱恨状,有爱有恨,人也。
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剑即是心,心即是剑。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其内在意义在于无招胜有招,招无意,意无意,无意是真意。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境界,指达到自由的领域。这个领域就是《庄子-养生主》中庖丁所言说的状态,目无全牛,虽为技而进于道,以神遇不以目视,官知止神欲行。窥到本然的办法,就是看懂了无字天书,无字天书不是写出的或谁能教授的,它是一种自悟或修行,自悟或修行也不见得领悟,还有赖于人之才分。悟哪一道需要有哪一道地才,人力的勤奋可是展其才,不能增其才。才差别不是很大,就一点点,而就一点点界定身份——匠人与大师。无字之天书是要证明的假设,假设是能读无字天书者所见到的本然命题。凡是道的领悟只是顷刻即成,之前预备之后修补证明,即使数十载,豁然贯通只于俄顷,以神遇不以目视。
无为境界,上善若水之境,雌柔如太极也,无败之境。刚在操作中的意义很大,这是为保持一种机械状态进出,进出需要有系统的经验作为基础。到底还是经验的是事,不是预测的事。人的头脑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经验是有区别的。
情绪在操作中是一反面因素,可是活人都是有情绪的。如何有效冲破情绪这道坎,老子的哲学思想无疑是此处指南针。但老子处于出世的境界中,他达到这样一种心理状态是有依据的,他与世无争,身心是统一的。而现实中利害中的人呢?入世的人在用老子哲学思想指导行为是不统一的,这里面或多或少存在着自欺的成分。
中国文化中无为的境界是至境或叫化境,达到这种传说中的境界有一个条件——全知。所谓无为其实是顺势而为的意思,只有顺势做事情,没有阻力,无累而事达就是无为。有为正好反之,逆势做事是有为,儒教讲知不可为而为之就是这个意思,故有为必有所累。
从经验角度讲,生人要达到某一领域的无为境界,需要知道该领域事物的理,从而知道趋势,生人达到某一个领域的理就知道这一领域的无为,达到所有领域的理知道全部的无为,这是全知的结果。到目前为止,除了自称自己做到的以外,只有宗教神话中有。
东方的哲学精神一直是追求统一的,统一的精神象征于体系的完美,但它只代表体系的完美,不代表实际能够完美。王国维叹“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就是说此。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人物最后被自己或他人描述成为了神仙,为什么如此?我想这与东方人在精神上这一追求密不可分。
达到全知就达到了无为的境界,无为者无累。在证券市场上,一些著名的技术分析理论都能使人或多或少的达到无为境界,只不过不是在实际上达到,而是在想象里。这与老子思想所达到的无为境界颇为相象,技术分析这种知识性体系也因为特别的符合中国人的理解习惯和精神要求而在我国得到了特别弘扬。
老子西去了,他的离去在精神与实际上是统一的,故国的趋势在大王的争杀中已经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新的文明方式,老子的思想信仰与四周的环境和时代的趋势是逆向的,留下与现实是有为,离去精神信仰达到了无为。所以我说老子不自欺。
老子的思想根本上是形式的关于真际的经验,不是实际的经验,它不指导实际,对现实可以说无用,而对我们来说老子的思想的形式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可以挖掘出无数朴素的智慧。
老子精神为我所用,需要对出世进行抽象继承化,而为我所用,也就是剔除自欺后而用,而方能用。东方人在老子的迷宫里甚少有不自欺欺人的,它演变成权术、方术等等不过是欺术而已。现实中没有那种理论体系可以应对实际,在市场上也没有一种技术分析理论可以与指数实际走势对应,我们只能从经验角度与逻辑的先验角度把握假设未知。
3
投机的人生其实是颠沛流离的人生。望见伊的身影想起诗人的康桥“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做投机的人不要执著于任何事情,任何交易都要做好两手准备,并且记住这样一句话作为座右铭,在投机市场中,一个人感到最安全的时候,其实是他最危险的时候,因为他减少了防备心。投机的人生其实是颠沛流离的人生,如果你选择了它,那就是选择了不确定感。
有一朋友说交易技术最重要,只要技术一流就没有或可以忽略心态的问题,乍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其实这个是一个很大的误识,这种认识的本质是希望自己不会犯错,不会犯错只有宗教意义,没有现实意义,在交易的过程中如果一个人错误坚持这种潜意识,相当于把自己似为上帝,于是在投机市场中,一个人感到最安全的时候,其实是他最危险的时候,因为他减少了防备心。
如一个作了多年的短线交易者,机会来到时寻找扑捉并实现利润的能力并不会差,难的是怎么能不亏回去,难的是超越这种人性的宿命循环,而超越是心境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一种境界的探索,这就需要交易者在心理层面上具有对诱惑的相当的承受力,和对错误操作的随机改错能力,所谓随机是就短线的速度而言,其实是盘后的确认功夫,因为短线交易的性质必须是确定性的交易,每一笔交易都在经验的确定范畴之中完成,说的在具体一点就是买的时候确认止损价、止赢价,时间、甚至浪型,这个定位对短线非常重要,它是交易的参照系,不做自己不知道的事,就规避了大部分风险的不确定性,不要做上帝,就知道参照系的尺度在哪里,也就是标明了风险的界限。
专业投机原理中Sperandeo对当日交易有一些很精彩且感人的论述。
例如:“如果你缺乏真诚面对自己的能力,请你跳过这章的内容,——因为你不适合从事当日冲销的交易,这是一个你绝对不可以欺骗自己的场合,事实的真相很单纯……”但是这个单纯的事情并不单纯,我认为大师没有深入下去,可能他没有时间,不像我有很多,他没有深入心理学的系统范畴,虽然心理学并不是科学,也不是哲学。
通向金融的自由之路这本书的作者也是一位心理学博士。
提到圣杯的位置问题,也是我要阐述的这个重要超越的一部分。短线交易大师中也提及一点,比较简单直接,他说的大概意思是短期走势80%是市场集体心理的表征,短线交易的实质就是心理交易。
这里涉及一些心理学范畴系统知识,自我、本我(我理解为潜意识),还有超我的问题,再重复一边上面的话,心理学不是科学,也不是哲学。但如果你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你不可能完成这个实质的超越。细胞学说,人在两年可以把所有的细胞更新一遍,所以人想改变任何一种习惯需要两年。在操作上也是如此,除了需要必要的学习探索经验积累的时间以外,还需要两年来改变习惯不能缺少。
有时坏人会做一些好事,有时好人不做好事。人是要做一些坏事的,从某种角度讲让人不快,在心理学的意义是力量正值,而让人快乐是心理力量的消减,具有愉快性质的感觉没有一点儿内在的推动力,而不愉快的感觉却高度地拥有这推动力。但力量需要自我引导,因为它趋向发泄。
如果大家不喜欢投机的人生其实是颠沛流离的人生的说法,可以缩小范围,改作短线交易的人生是颠沛流离的人生,如果这个你们毅然不同意还可以改作我的交易人生是颠沛流离的人生的,只要范围足够缩小,意义就不大了,原本本人就是完美的唯我主义者,我思考的问题也完全是我考虑的问题,这点想改变也改变不了,人只能接受他自己能接受的东西,这个完全符合心理学的意义。
自我在人性中具有极大的调和能力,它抗拒一切外来打击,任何不能接受的都是不能接受的,它天然的保护着本我的存在,自我是本我的奴隶,而它倾向于自认自己是主子,这就是自我的可爱之处。自我在人性中具有极大的调和能力就是叫做自欺的功能,这一功能是人性最重要的保护装置,自我企图用外在世界的规则对本我施加影响力,抗拒潜意识以快乐为原则的游戏规则,而本能的强大却不以抑制为转移,人性天然的向潜意识靠拢,把欲望转为行动,再赋予欲望以道理,似乎是自我理性的主张。
而一切心理症候群都反映出压抑与释放不畅的特征。短线交易类似于竞技体育,它与人的状态密不可分,人在任何一种意志、欲望、梦想笼罩下的行为都会产生过激特性,佛说一切执迷都是错,道要求人们清静无为,人只有处于清静无我的状态下才能理性行动。但佛的本质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迷信,缺乏现代科学和哲学的辅正,东方文化具有深切的迷信特质,这缘于东方文化的根——统一性,统一性产生于感性直觉。
一切社会科学,包括哲学、宗教都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上。人认识只能后来的体系更本源,任何学说都不可能孤立于人的现有的认识体系之外,但能建立一个更大的认识平台。
4
有些东西需要超越之后来感知,当无法超越被笼罩的状态,说什么都是白说的,超越现实感或者超越实际感的意义不是让你背对它,而是为自己建立一个更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看永恒这个命题,在操作上的实质是建立稳定长远的获利行为,在短线交易中它体现在确定性上,从而超越我在开头所说的所谓轮回。交易是很简单的事情就是遵守游戏规则,交易的核心是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控制你的预期系统,管理你对不懂得事情的兴奋程度。当你不会思考不能思考不愿思考时,这时你是一个病人,远离勾引、休息一下。不悟虚何以悟实,用老子的说法是无中生有。
而每一个生命中的人都在有意无意地追求着生命中的控制感,我们考试、学习、工作、思考、成功感、赌博,投机、买彩票……。无数的偏见组成我们有控制感的错觉——快乐与痛苦,预期的东方说法就是欲,谁人有无欲的存在,那万丈厚尘中,人需要几生的沉浮,才能理清——尘世中的我,但是即使再错一万次,偶依然选择雄起,为什么?因为这是偶们的功能。人性的弱点有时是无法改变的原罪。大英雄经历两项合一,与天合一,与己合一,前者需忘记得失才能做到,后者是自我探索的挣扎过程。当你在宇宙事件中不要忘记两种特性,预期陷阱,毁灭机制,这都属于天罚。
上帝制造了相反的游戏,谁人能理解这层的意义,谁心就接近上帝!